肝功能化验单是包括血液生化检验(肝功检查)和病毒标记检测(乙肝五项)这两个方面的化验单。肝功检查常用的项目主要包括总蛋白(TP)、白蛋白ALB)、球蛋白(GLB),这三项主要反映的是肝脏的合成功能。
一、肝功能化验单
谷丙转氨酶(ALT):0~40μ/L
二、谷草转氨酶(AST):0~40μ/L
三、碱性磷酸酶(ALP):30-90u/L
四、谷氨酰转肽酶(GGT):小于40单位
五、总蛋白(TP):60-80克/L;白蛋白(A):40-55克/L;球蛋白(G):20-30克/L;白蛋白(A)/球蛋白(G):1.5-2.5:1
六、总胆红素:1.71-17.1μmol/L(1-10mg/L);间接胆红素1.7-13.7μmol/L;直接胆红素:1.71-7μmol/L(1-4mg/L)
七、甲胎蛋白(AFP):
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,分子量6.9万,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/3。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,以后逐渐下降,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%左右,约40mg/L,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(低于30μmg/L) [1] 。
基本项目编辑
(1)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
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等,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,1%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,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。AST持续升高,数值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,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。
(2)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
主要包括总胆红素(TBil)、直间接胆红素、尿胆红素、尿胆原、血胆汁酸(TBA)、γ—谷氨酰转肽酶(γ—GT)及碱性磷酸酶(ALP)等。肝细胞变性坏死,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,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。溶血性黄疸时,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。
(3)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
主要包括白蛋白、前白蛋白、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,长期白蛋白、胆碱脂酶降低,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,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,说明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,肝细胞合成蛋白、凝血因子功能差,肝脏储备功能减退,预后不良。
(4)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
主要包括Ⅲ型前胶原(PⅢP)、Ⅳ型胶原(C—Ⅳ)、透明质酸(HA)、层连蛋白(LN)等,这些指标可以协助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。
(5)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
肝脏能合成Ⅲ及因子a链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,在维持正常凝血机能中起重要作用。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均减少,临床可出现牙龈、鼻黏膜出血,皮肤淤斑,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。一般,最早出现、减少最多的因子Ⅶ,其次是因子Ⅱ和Ⅹ,最后出现,减少最少的是因子Ⅴ。
A、凝血酶原时间(PT)
正常值为11~15秒,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。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PT正常,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PT明显延长。P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较敏感的指标。
B、凝血酶原活动度(PTA)
正常值为80%~100%.其临床意义同PT
C、肝促凝血活酶试验(HPT)
是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,能敏感而可靠地反映肝损害所造成的凝血因子Ⅱ、Ⅶ、Ⅹ合成障碍。 临床检测表明,急性肝炎、慢性活动型肝炎、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在病程的各个阶段,其HPT降低。病情越重,HPT越低。当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功能衰竭时,其HPT均显著下降,一般多低于0.5.若HPT逐渐依次恢复,则预后良好。
肾功能
肾功能(renal function)是指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,维持机体钠、钾、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的功能,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、血尿素氮、血及尿β2—微球蛋白、尿白蛋白、尿免疫球蛋白G、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等。
肾脏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之一。它与输尿管、膀胱和尿道共同构成泌尿系统。肾脏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,左右各一。分别位于脊柱两侧,紧贴腹后壁,由于这个部位位于腰部,因此人们又将肾脏俗称为“腰子”。肾脏的外形似蚕豆状,表面光滑。每个肾脏长10~12厘米,宽5~6厘米,厚3~4厘米,重120~150克。
如果将肾脏纵行切开,可以清楚地看到肾脏的内部结构。它由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组成。肾实质又分为皮质和髓质。肾实质内密密麻麻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尿液生成的功能单位,又称肾单位。人体两个肾脏共有100万~200万个肾单位。如果将肾皮质看做是制造尿液的“工厂”,那么,肾单位就是生产尿液的“车间”。肾髓质主要是由无数的称为集合管的细管组成。它的任务是收集来自肾单位的尿液,转而将尿液输送到肾盏、肾盂。肾盂与输尿管相通。尿液由肾盂经输尿管进入膀胱储存,再由尿道排出体外。正常人的肾脏平时只有一小部分肾单位工作,说明肾脏的储备功能很强。
判断标准编辑
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,常采用的检查项目有以下几种。
肌酐清除率:肌酐清除率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,肾脏功能受损时首先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。正常时肌酐清除率为80~120毫升/分钟,糖尿病引起肾脏损害(糖尿病肾病)的早期及其他病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或衰竭时,肌酐清除率下降。
血清肌酐:正常情况下体内肌酐产生速度为每分钟1毫克,只有当肾脏功能失代偿时,血清肌酐才上升。也就是说,只在肾脏功能受到中等程度的损害时,血清肌酐才上升。所以,血清肌酐不能反映早期肾脏功能受损的情况。正常时血清肌酐<133微摩尔/升。
尿素氮:尿素氮测定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,但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的1/2时,尿素氮才升高,所以尿素氮也不是敏感指标。高热、感染、消化道出血、进高蛋白饮食及脱水等情况下,尿素氮也可升高。正常时尿素氮少于7.9毫摩尔/升。
尿素氮/血清肌酐:肾脏功能正常时,尿素氮/血清肌酐应该≥10∶1。当发生氮质血症,尿素氮/血清肌酐时,提示肾前性因素(非肾实质疾病);而尿素氮/血清肌酐≤10∶1时,则提示肾实质疾病。
可以根据上述几项指标的变化来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(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)或肾功能受损的程度。例如,慢性肾功能损害时,肌酐清除率轻度下降,而血清肌酐尚在正常范围内,为肾功能轻度损害;如血清肌酐也上升但仍升,则为中度损害;若>534微摩尔/升和/或肌酐清除率分钟,则为肾功能重度损害;血清肌酐>712微摩尔/升和/或肌酐清除率<10毫升/分钟时,则需透析治疗。